一个科学家的困惑------历史的回顾与呼吁 作者:张于彬1,张于彬PK(对决)斯坦因曼兹:这是曾经在1980年至1984年间发生的事,是在中国四川与欧洲之间的一场学术之争。 张于彬:“工频电炉容抗平衡器星 |
一个科学家的困惑
------历史的回顾与呼吁 作者:张于彬
1,张于彬PK(对决)斯坦因曼兹:这是曾经在1980年至1984年间发生的事,是在中国四川与欧洲之间的一场学术之争。
张于彬:“工频电炉容抗平衡器星型接法及电路特点”提交单位: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1980年,鉴定单位:四川省冶金及熔炼设备学组(重庆大学),评定语:“本文有独特见解”。评定单位:电炉杂志编辑部,评定语:“原理上没有问题,分析亦是对的”。
斯坦因曼兹系统:见著于《国际电热41卷》1984年,A·考比尔:“单相负荷的平衡系统”;
2,工频电炉调功率技术PK(对决)中频炉恒功率技术:这事发生在1985年。此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工频电炉调功率技术这一概念,与之对立的技术,是中频炉恒功率技术。
“工频电炉容抗平衡调功率电路”中国专利ZL85107606号1985年,1993年获第七届全国发明展金奖。
同期中频炉恒功率技术见第十二届国际感应熔炼大会文献集:中频坩埚感应熔炼的经济性。
3,胡庆生PK西安电炉研究所:
由于我国行业主管单位西安电炉研究所的方向错误,我国长期投入大量资金,科研力量进行“中频炉方向技术开发”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国内大量科研单位,大专院校,企业,投入巨大力量长期从事中频炉开发,结果失败。居然是依据一个已被学术界纠正了的H矢量导出公式。也长期干扰了我国对工频炉调功率技术的研发。
为此作为主管,胡庆生建议撤销西安电炉研究所,建议同西安电炉变压器厂合并,最后未果。仅撤销了《电炉》杂志。以后由上海办《电炉》杂志,上海试刊以后没有办成,因此国内没有《电炉》杂志。
4,张于彬PK汤景明,
胡庆生先生因健康原因退出工作以后汤景明居然以《工业加热》为基地,再次举办“感应电热设备的设计”《讲座》,继续推销他的错误观点和鼓吹中频炉,见《工业加热1997~2000》,历时三年。
2004年沈阳铸造研究所李子海,电话告诉了我,他们仍然继续把中频炉作为发展方向,我不得不在胡先生之后,开始独自批判汤景明。
以上看来,所谓研发就是对决,就是你死我生的竞争。表现为激烈的冲突。
5,2006~2016年,我全面批判了汤景明。除了批判汤景明还要完成产品设计的推演以及补充设计。以后遇到了更大的社会阻碍。比起科学技术,这才是真正的障碍,真正的才刚刚开始。有人说这是科技制度体制方面的问题。这些我们是无能为力的,我们只是一只蚂蚁。一项科技项目几十年我们苦苦支撑资金极其困难,创下了世界科技史上的迪尼斯记录。这种事情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地上发生,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。
结语:科学家也是人,他们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社会保证,也呼吁社会关注。